用产业圆梦想,用科技助发展——欧必翼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新

2022-04-28 

2021年10月,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冬奥会测试赛首次启用了一种无感知、无停留、人性化的安检设备,当进场的人们径直穿过安检区却不需做任何停留的时候,都不禁竖起大拇指连声赞叹。而为这一冬奥创举提供安检技术的正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欧必翼太赫兹公司,也是欧必翼集团董事长张建新创业20年来的又一次技术突破。

投身智能科技产业的民营企业家张建新,中国共产党党员,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中级工程师,北京市工商联中小企业促进会副主任,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协会副会长,内蒙古工业大学研究生导师。由他带领的欧必翼科技集团(以下简称OBE)已成为涉及门控安防、太赫兹科技、产业园及投资等多元化业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张建新说:“就像冬奥会传递给我们的精神一样,科技也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无限可能,我们一直在为安防、安检的无处不在,却又‘似乎不在’而不断探索新的方向和技术,用科技赋能产业,用创新领先助力中国智慧城市建设。”

从门控安防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改造,到多型主动式毫米波人体安检设备、被动式太赫兹人体安检设备、潜在情绪智能分析系统、多维感知信息检测系统融合的综合解决方案,从实业自强到自筹资金建设经开区首家互联网创新园,促进科技、产业、金融的互联互通。面对记者的赞叹,张建新只是笑着说:“做企业的责任就是把看似不可能变成可能,在时代的浪潮下不断的求新求变,为国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打开实业之门,不断自主研发创新

“创办欧必翼的时候,正是中国制造业处于产业链的较低端并以国外品牌为主流需求为中心的形势下,为什么您会选择门控安防为核心的实体产业开始创业?”

面对记者的提问,张建新目光坚定的说:“我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始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在20多年前,当国有品牌与国外品牌同台竞技时,国外凭借掌握的核心技术在对标过程中往往形成竞争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想从受制于国外技术的门控安防产业入手,成立一家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民族企业。”

张建新回顾,在2000年初期,大部分企业都是着眼于产品的应用切入,对科技研发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尽管进行自主研发需要耗费企业经营者大量的精力,并付出长期的资金成本,他还是顶住了眼前的压力,牺牲一部分眼前的利益,走上了自主研发之路。他说:“企业经营需要回归本质,尤其是制造型企业,技术是核心、是基础,完全自主可控是创立企业的根本。”

在他的带领下,欧必翼从成立之初就倾注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研发,率先研制出国内超高超大旋转门品类,世界上最高最大的安全旋转门问世了,成为一家拥有旋转门、特种门、速通门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发明、实用新型、外观及控制软件设计应用一体的企业,并将系列成果应用于办公楼、酒店、商业综合体、会展中心、机场等公共领域…… 每一个技术和应用都是从无到有,每一次挑战都是战略机遇的成功转型。如今,欧必翼的产品服务于全球20多个领域,全球服务近万家客户,公司成为了门控安防行业名列三甲的领军企业,同时结束了欧美品牌独大的局面。

张建新说:“安全防范不仅是客户的需求,更是国家发展的永恒主题,它是平安城市、社会综合治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必须把产品的研发结合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才能有勇气和智慧冲破眼前的藩篱。”现在的他依然牵头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设计,并在技术改造和升级中亲力亲为,在此过程中获得了超百项创新型技术与发明并逐一转化为了生产力。欧必翼以科技创新不断挑战着同行业产品的新高度已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新常态。

打破边界,创建经开区首家互联网创新园

2015年以后,“产业互联网在亦庄”的格局和生态正在形成。以传统产业“互联网+” 的融合发展为动力,亦庄正在通过云计算、生物医药、生产制造等产业集群的优势,推动产业互联网生态圈的加速形成,并通过产业互联网的深度应用,推进开发区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和转型升级。

张建新敏锐的感觉到了这一机遇,他说:“10年前,国家产业互联网日新月异,呈现“新业态、深融合”的态势,产业格局加速变革,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由于欧必翼始终保持开放创新的视角,试图为企业谋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样大的趋势背景下,我们选择了互联网创新主题,形成“实体企业+互联网”创新生态新模式。” 2015年,张建新决心筹建互联网创新产业园,对于这次的新方向,他深知只有调查实践才有发言权。只有不惜时间和空间,获取大量的调研数据,学习更多先进的模式,才能找准方向,确定策略。为此,他组织了多个考察团走访全国各地的园区并远赴美国硅谷进行调研,最终形成了自己的创新模式:“基地+机制+基金+机构”四位一体的服务体系。

2015年,是张建新创业的第十五年,也是欧必翼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这一年,OBE互联网创新园建成,也是张建新的又一个新征程。这是一个集实业发展、金融发展、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创业平台,它搭建起投资人与创业者的成长桥梁,服务于开发区“互联网+”创新体系建设。园区创建之始就吸引了30多家业内口碑极佳的企业入驻,其中包括以雷军和创新工场邱浩为发起人的联创新基金。目前欧必翼结合开发区重点发展领域,着力于以硬科技为核心的园区产业定位,并于2018年园区实现了“科技创新”为主题的产业定位升级,为引入的企业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大健康,航天动力技术为核心的等硬科技企业达56家,形成了“产业中心、上市公司培育中心、科技孵化中心、资本中心、创业中心、公共服务中心”为主导的6大中心。

对于如何选择孵化企业,张建新说:“首先是高精尖产业,项目行业具有领先型、前瞻性,并相对成熟;其次考察企业团队是否具有清晰的发展规划,创始人是否具备好的企业发展前景,为企业发展赋能和转化价值。” 目前园区内有一些非常成功的“小巨人”,赛纳生物、金迈捷、国典药业等企业都是国内冉冉上升的新星。其中赛纳生物由美国归国四院院士谢晓亮博士创立,主要从事单细胞基因测序,其精准率达到行业高水平,实现了中国自主核心技术与成果转化,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成为中国实力代表。

走在OBE园区的春天里,绿树成荫、草长莺飞,园内的楼宇挺拔清新,张建新不无欣慰的对记者说:“创建产业园的最初目的是实现多领域的共同共融,它让我和很多人都突破了自身的局限,我希望能在园区的这张大网中,有更多优秀的企业和科技诞生,让产业梦、中国梦不断的创造辉煌。”

从有形到无形,太赫兹技术下的科技创新

对于如何关注到太赫兹技术,这得益于理工科背景的张建新始终能够保持对国内外高新技术的高度关注。2018年,他结识了国内前沿科技专项基金的负责人,当时资金支持的一个重要项目就是首都师范大学太赫兹重点实验室,从而和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教授有机会深度沟通,他们就如何将太赫兹技术基础研究,最大化地实现应用研究的深度发展,在太赫兹技术的产业化、产品化达成了高度共识,并致立于要将太赫兹前沿科技在公共安全、材料检测、环境监测、生物医药大健康、天文观测、军事通信等方面实现广泛的应用,当时,正好处于一带一路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契机,张建新将太赫兹的应用成果首先转化到安检技术应用与发展,以科技安检为一带一路沿线安全做保障作为企业使命,以守护安全,让世界更美好作为企业愿景。

张建新说:“为了将太赫兹及毫米波技术形成中国的自主研究成果转化,我们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科研院所、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应用上深度沟通,探索太赫兹技术如何在关键技术上实现速度更快、成像更加清晰。”但是在实际探索中,张建新发现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有很长的一段路,原有的科研院所成果并不能快速转化。在历经面向市场的挑战和困难中,他决定自建研发团队,以雷达成像、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从底层开发为基础研究。在此期间,他自筹资金,吸引人才,与中科院、航天院所、高等院校等国内一流科研机构形成长期战略合作,为此付出了大量精力,只为寻找最优的力量,助力太赫兹技术的全面发展,经过多轮的反复实验,在太赫兹、毫米波技术应用上,终于实现了关键性的突破。此外,太赫兹、毫米波技术也作为欧必翼的长期布局服务于国家智慧城市整体战略。

如今欧必翼已经研发包括太赫兹、毫米波人体安检设备系列产品,并结合全球领先的潜在情绪智能分析系统、多维感知信息检测系统等,着力于为政府机关、公安司法、民航机场、轨道交通、会议会展、大型活动、高安保级别企业等领域提供智能安检·智慧安防解决方案。实现了安检模式的跨越式创新。也为疫情防控、奥运保障提供了创新的无感知、非接触、无停留、人性化的安检新体验。

谈到这些年OBE巨大的发展变化,张建新不无感慨的说:“实业为本,这是国家经济发展核心支柱产业,是创造社会财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质根基。我看好实体经济,通过长期的技术沉淀必然累积竞争优势,结合国家鼓励科技创新发展大的趋势,很多产业必然将进行升级,智能化智慧化将为其增添翅膀,科技的进步将实现更广阔的发展。”

在时代沉浮的硝烟中,最可贵的是企业家的“家国情怀”,张建新以实业为基托起科技产业创新发展,让更多的科技和产业互联互通,实现共同繁荣,为中国的科技创付出一份自己的努力。他脚踏实地、心无旁骛地创新创造,把深沉的家国情怀倾注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中。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