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Pi的奇幻漂流》:人性和兽性既相互交融,又彼此遥遥对望

2019-01-06 

《少年Pi的奇幻漂流》其实讲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印度少年Pi在和家人乘船移民去加拿大的途中,不幸遭遇海难,最终只有Pi和船上的一只孟加拉虎幸存,他们一起在南太平洋上漂流了227天后,最终获救。

作者扬•马特尔在写完这个故事后,由于当时并没有多少名气,所以没有什么大的出版社愿意出版这本书,后来只能找了一个小出版社,但让人出乎意料的是,这本书居然获得了当年英国文学的最高奖项布克奖。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一个故事,能够获得英国小说界的最高奖项呢?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就在于,扬·马特尔讲完了奇幻漂流这个故事之后,在书的结尾部分又讲了另外一个故事。

把这两个故事放在一起,才发现这个小说真正讲的其实是信仰、人性和自我救赎这类更宏大的生命主题。

小说的主人公少年Pi的全名叫做派西尼,这个名字是Pi的父亲的好朋友玛玛吉给他取的,在法语里是游泳池的意思。

因为这个名字跟英文里的小便pissing发音很相似,所以Pi总是在学校受到同学们的嘲笑。

后来他灵机一动,把他的名字跟圆周率π扯上了关系,至此同学们才开始简称他为Pi。

Pi的爸爸是一个商人,最开始经营旅馆,后来因为非常喜欢动物,所以就经营了一家动物园。

关于动物园里发生的事情,书里有一个很精彩的情节。

里面讲到,有一天,动物园里来了一只孟加拉虎。Pi觉得很新鲜,他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跑到关老虎的地方,准备给它喂肉吃。

还好哥哥拉维及时搬来了父亲这个救兵,面对父亲的严厉呵斥,Pi却满怀真诚地跟父亲说,“老虎是有灵魂的,我看着他的眼睛就知道了。”

而父亲却说了一句让Pi终生铭记的话,他说:“老虎是没有灵魂的,当你看着他的眼睛,你其实什么也没有看到,仅仅看到了你自己的倒影”。

父亲为了让Pi吸取教训,直接把一只山羊放到老虎笼子的门口,然后血腥的一幕发生了。

这个情节从侧面反映了Pi的信仰。老虎身上怎么可能会有灵魂呢?Pi从老虎的眼睛里看到的,其实是人性中的善。

当人以一种慈悲的态度去看待万物的时候,那么万物显现出来的样子也是慈悲的。

作者在正式写漂流故事之前,主要写的就是Pi在动物园里的生活,通过这部分的描写,我们还知道了Pi同时信仰着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三个宗教。

写完Pi的童年生活之后,奇幻漂流才正式拉开序幕。

Pi一家人准备移民加拿大,却发生海难。当时侥幸活下来的只有Pi、一只鬣狗,一只斑马,一只黑猩猩,还有一只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

很快,鬣狗杀死了斑马,然后又杀死了黑猩猩,后来理查德·帕克横空出世,又干掉了鬣狗。

最后留在船上的只有Pi和理查德·帕克。

为了不被理查德·帕克咬死,Pi利用救生艇上的船桨,造了一个小筏子,把小筏子和救生艇连在一起,和理查德·帕克保持着一个适当的距离。

人和虎真的可以共存吗?Pi曾经想过用各种方法来消灭这只孟加拉虎,但最终他选择了和理查德·帕克共存。

当小筏子还在的时候,他和理查德·帕克隔着十几米的距离,彼此遥遥相望;当小筏子被海水冲走了,他不得已和理查德·帕克共同待在一个救生艇上,这时,他选择的共存的方式还是划清界限。

当理查德·帕克试图侵犯到Pi的领地时,Pi就通过吹口哨、用棍子驱赶的方式,让理查德·帕克回到船头。

在奇幻漂流的这个部分,有一个细节被作者写的很美。

那就是当Pi没有食物,处于极度饥饿中的时候,他侥幸钓到了一条几十斤重的大鱼。

Pi使出浑身解数杀死了这条大鱼,手里拿着凶器,身体上飞溅着血迹,本来是一个非常凶残的画面,作者在书里却是这样写的:“伴随着它的不断挣扎,蓝色、绿色、红色、金色和紫罗兰色,像霓虹灯一样在它身体表面忽隐忽现、闪闪发光,我感到自己正在打死一道彩虹”。

作者美化了“凶杀”的过程,紧接着,作者又写到,Pi望着五彩斑斓的大鱼,泪流满面,他不停地说大鱼说“对不起”,还说了一句很感恩的话“感谢毗湿奴,化身为鱼,救了我们的命”。

毗湿奴就是印度教主神。

印度教里有一个梵天的概念,意思就是说这世间万物的人、花草树木、动物、天空、大地都有神的踪迹,人们可以从梵天中汲取精神力量,直到自我和梵天融为一体。

可见,在Pi信仰的三个宗教中,印度教对Pi的影响是最深的,甚至有人说,书里写到的“食人岛”就是毗湿奴的化身。

Pi在海上漂流了227天,在获救的那一幕,作者也写的很有深意。

按理说,获救应该很开心,但Pi却哭的天昏地暗,原因是理查德·帕克头也不回地走了,没有任何的告别。

在Pi看来,告别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有了告别,才能有新的开始;就像一句话说完了,总要有一个句号,不然总会让人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那么跟一只老虎告别,能说些什么呢?Pi其实是想对理查德·帕克说:“都结束了,我们都活下来了,感谢你救了我的命,我爱你,理查德·帕克”。

到了小说的结尾,Pi获救之后,有两个日本船员来做笔录,想要找到沉船的真相。

Pi给他们讲了事情的经过,但是两个船员都不相信,觉得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为了让两个船员交差,Pi又讲了另外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一点也不奇幻,非常现实。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沉船事故发生后,Pi、Pi的母亲、一个厨子、一个水手都幸存了下来;凶残的厨子杀死了水手,然后又杀死了Pi的母亲;Pi接受不了母亲被杀的事实,兽性大发,杀掉了厨师;为了生存,Pi开始“杀生”,吃各种动物、甚至人肉。

如果把这个故事嫁接到奇幻漂流故事,对应的角色就是这样的:Pi的母亲是那只大猩猩,水手是那只斑马,厨师是那个鬣狗,而那只孟加拉虎就是Pi。

Pi就是理查德·帕克。虽然是一体的,但他们代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Pi代表的是人性的一面,理查德·帕克代表的是兽性的一面。

作者写Pi在海上造了一个小筏子,和救生艇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Pi经常和理查德·帕克遥遥相望,其实就是人性和兽性的对望。

人性和兽性是可以共存的,没有兽性,Pi在极端的条件下无法存活;只有兽性,没有人性,人会变成魔鬼,留下的只是一副躯壳。

人性和兽性之间是在不断博弈的,当条件越发艰苦、越发极端的时候,人会越偏向于兽性。

但重点就在于,Pi至始至终都是一个有信仰的人。

在整个漂流的过程中,他不得已要释放兽性的一部分才能存活,但同时他又在努力地和兽性划清界限;如同他不停地驱赶理查德·帕克回到船头;如同他杀完那条大鱼,又痛哭流涕地对它说“sorry”一样。

最后,作者在书里写,Pi问那两个船员,觉得哪一个故事更好听?

他们都说是有动物的那一个。什么意思呢?人们更喜欢听奇幻的故事,因为这些故事都超乎现实;超乎现实的故事是有打上“滤镜”的,里面剔除了坏的部分,留下的是理想化的、美好的东西。

Pi似乎猜到了这样的结果,所以他对船员们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对,没错,那更接近上帝的旨意”。

意思就是说,在残酷和良善之间,上帝永远会站在后者。

如果心里一直抱守着真实的故事,它可能会像圆周率一样在Pi的生命里无限悲怆地循环下去,而奇幻的故事,它就只是一个故事而已,它是Pi对经历过残酷生命之后的自我救赎。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