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惠民生,微医HMO助力提升百姓健康获得感

2022-04-11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薄弱是我国健康事业的最大挑战之一,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医疗已成为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满足患者就医需求的重要手段。

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精准对接和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发展远程化、定制化、智能化数字健康新业态,提升“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水平。

在国家顶层设计的引导下,数字医疗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做膀胱造瘘手术挂尿袋以来,这是第一次有医生上门来为我插导尿管。不仅免除了我去医院路途上的折腾,治疗过程也和在医院时没两样,我真的由衷感谢居家医疗这项服务。”家住天津市滨海新区太平镇老年公寓的81岁老人佟大爷对记者说。佟大爷因罹患疾病出门就医不便,受益于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云服务”中的居家医疗项目,医务人员从基层医院到患者住所上门服务。

天津市居民李先生也享受到了“云服务”带来的实惠。他在肺移植术后,需要长期服用抗排异药物,以及定期监测血药浓度。由于术后抵抗力低,李先生每次去医院复诊很容易出现发烧等情况。自从家门口的社区医院上线了居家医疗服务,李先生的家属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用手机完成预约,在家等待上门采血即可。

随着基层医疗机构数字化升级的徐徐铺开,天津越来越多患者的就诊体验正经历显著改善与提升。

  △ 图片来源:网络公开信息

在2020年1月,天津市政府与微医集团签 署《数字健康战略合作协议》,天津市成为全国首个全面启动数字健康建设的省级行政区。天津微医总医院(天津微医互联网医院)牵头、协同全市26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紧密型医联体——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以三医联动为基础,依托天津市标准化全科门诊建设,落地云管理、云服务、云药房、云检查“四朵云”数字化平台,为患者提供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医疗健康服务,打通院内院外场景,真正落实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制度,实现“未病能防、有病能诊、小病能治、大病能转、慢病能管”。

值得一提的是,健共体以慢病管理为切入点,探索医保“整体打包付费”“按人头打包付费”等支付方式,根据医疗健康管理质量考核结果,落实“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了医保支付方以确定成本为健康结果买单,构建起全新的健康责任机制,形成数字化健康管护体系。

统计数据显示,经过一年多实践,健共体试点基层医疗机构的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76.68;对管理时间超过3个月的患者样本进行分析则显示,血糖达标率提升了21.58;已落地按人头付费的基层医疗机构医保结余率达到16-31。而随着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民众就医便捷度的双提升,健共体内试点基层医院的门诊量提升了120。

据媒体报道,作为牵头建设运营者,数字医疗平台微医基于其“医、药、保、数”四项核心能力,目前正在全国落地各种形式的HMO,包括以紧密型医联体为组织形式、以医保整体打包付费为主要支付形式的“城市HMO”;以慢病管理为重点,探索“按病种/按人头打包付费”的“专病HMO”;以及为社区业主、企业雇员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数字医疗和健康维护服务的“社区HMO”“企业HMO”等多种形式的健康管护组织,切实提升用户健康指标、降低医疗费用支出增幅。

正如宣武医院神经科首席专家凌锋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互联网医疗很重要的特点在于均值化,可以突破地域限制,帮助改变人们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这对改变中国医疗资源不均衡的现状有很大意义。而依托数字技术构建新时代的数字化HMO,使得优质医疗资源在基层落地被赋予了更多可能,百姓也将获得更优质的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和健康管护服务。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