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环以里|解锁北京东城四条街的四种“遇见”!

2018-10-27 

街头巷尾是生活的三点一线,在时光的蹉跎下这里日新月异,还是曾经的结构,但样子却有了些许改变,不变的是它向前发展的定律。相互连通的街巷,是贯穿城市的脉络,穿街过巷,在历史的淘洗下,在年轮旋转下,我们感慨着城市化发展的进程。这一期,你将和东子一起走过四种不同气质的街巷,你可以根据心情,解锁四种不同的“遇见”。

花市大街

二环以里|解锁北京东城四条街的四种“遇见”!

花市大街历经了元大都、明、清与民国的几代更迭。元朝,这里曾是风光秀丽的游览区,明朝因供奉“神木”而得名神木厂大街,后来这条街上出现了很多制造纸花和绢花的作坊,便成了“花市集”,清朝时期便更名为花市大街。

二环以里|解锁北京东城四条街的四种“遇见”!

民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这里有干果店、线店、饽饽铺、布店、首饰楼、瓷铁庄、药铺、烟袋铺,钟表店、茶馆等等。用评书贯口来形容便是:“街上车水马龙,五行八作、三教九流,做买做卖,应有尽有。”曾经的花市繁盛了250年,从元明清到民国,我们能感受它曾经的繁盛,更无比喜爱它馈赠的,在这方土地成长的孩子。

二环以里|解锁北京东城四条街的四种“遇见”!

有人说:在儿时记忆里,最难忘的就是花市大街上的四合院与蓝天下翱翔的鸽子,那时最喜欢在每年大年三十晚上,到崇文门和东城打炮仗。曾经的样子,是现在如何也比不上的。到如今,还能想起从花市大街到安化楼的那段路,经过了电影院、百货商场、方便面厂、工艺品厂、印章、修表、街边的八珍烤鸡与火神庙,那些片段犹在眼前,如昨日重现。

二环以里|解锁北京东城四条街的四种“遇见”!

如今过年逛庙会,我们总选在雍和宫、地坛。事实上,花市大街也曾是庙会的举办地,当年的老北京购置年货都在这。顺便问一句,您还记得“大烟袋锅儿”(天合成烟袋铺)与当年的容真照相馆吗?

当许多老字号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里,

剩下的,就让我们在角落里,珍藏... ...

禄米仓胡同

二环以里|解锁北京东城四条街的四种“遇见”!

禄米仓胡同在北京的诸多胡同里算是最不起眼的,但它却承担着为皇家储备粮食的责任。得益于皇家粮仓的存在,禄米仓胡同曾被称为是“康庄大道”,禄米仓与宽阔的干面胡同相对,明清时期,在南小街儿的胡同里穿行而过好不威武。

二环以里|解锁北京东城四条街的四种“遇见”!

二环以里|解锁北京东城四条街的四种“遇见”!

据了解,约占胡同三分之二都禄米仓都是部队单位,现在是部队干休所。从禄米仓胡同走一圈,不难发现街道上立着的军事管理的牌子,站岗的兵哥哥会举手示意:不许拍照。

二环以里|解锁北京东城四条街的四种“遇见”!

禄米仓胡同里的宅子大多很朴素,如果不注意,从名人门前经过都不知道。这里曾居住过当代散文大家杨朔,清代大学士张廷玉的后人,当代著名书画家谢景臣等。他们住的宅子,没有阔气恢弘,反倒多了几分市井的寡淡与平和的生活韵味。

二环以里|解锁北京东城四条街的四种“遇见”!

值得一提的是,禄米仓胡同内的智化寺。建于正统九年,是明英宗时期宦官王振主持修建的家庙,当时正逢修建明城墙,为其提供了极大便利,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便建成了这座寺庙。智化寺内的藻井与京音乐是我国的文化瑰宝。目前仅能观赏到藏殿内的藻井,其余两块藻井均在美国的费城艺术博物馆与纳尔逊博物馆珍藏。而京音乐是老乐僧们一代代的口传心授,才得以流传,智化寺京音乐的表演时间为上午10:00下午3:00,周一闭馆休息。

粮仓+军事管理+名人故居+古刹=禄米仓胡同

鼓楼东大街

二环以里|解锁北京东城四条街的四种“遇见”!

钟鼓楼是中轴线的最北头,也是鼓楼东大街西边的起点。鼓楼东大街的辨识度很高,你可以从交道口东大街直走到这条街上。鼓楼东大街东边的乐器行非常多,中间穿插着火锅与服装店。西边的美食小店与文艺店铺偏多,偶尔还能听见小店内钟表的报时声。越靠近钟鼓楼,美食店越多,其中有老北京最爱的山东鼓楼馒头店与姚记炒肝。

二环以里|解锁北京东城四条街的四种“遇见”!

有人怀念钟鼓楼当年稀疏的车辆,上下学与邻里同学相约,没有过多呵护,没有大人相伴,就在钟鼓楼附近肆无忌惮的成长。城市的迅猛发展,总让我们对曾生活过的老地方别有情愫。长大后,你会不会再走一遍曾经的小街巷,跨坐在父亲驾驶的电动车后座,听他讲某年某月的某一天... ...

记忆中的城市最鲜活,它总挂着暖色调,滋润着心海。

东四十一条

二环以里|解锁北京东城四条街的四种“遇见”!

东四十一条是历史上的运粮道,也是唯一一个没有树的胡同。南新仓存的粮食都是送往宫里的,要把粮食送到宫里,就得路过东四十一条。这里禁止种树,是为了防备树上藏着劫粮的。

二环以里|解锁北京东城四条街的四种“遇见”!

东四十一条38号见证了王蒙与他夫人方蕤的爱情故事,他们相识于此。东四十一条42号,是一个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院子有三进,曾是《中国青年报》和《中国少年报》的宿舍。东四十一条47号是一家颇具名气的老字号粮店——广和成。这是一家颇具名气的老字号粮店。在日本侵占时期,就连老牌的广和成粮店也受到波及,不再有大米白面出售。

一位在东四十一条生活了三十多年的老北京说:这些年的胡同多了些变化,生活上更加便民了,在政策的带动下,胡同也迎来了自己的新风貌。老街坊的互动还在,原来胡同的样子还在,还是那个不笑不说话的老北京氛围。

城市的发展带动着微小的个体,

在不断的变化中,

唯一不变的是老北京胡同里最地道的那股人情味。(来源:故宫以东 东子)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